他们对“溯古通今书法工程”怎么看
—系列报道之四:专家学者们的感言
编者按:
乙巳仲夏,惠风和畅。值此端午佳节(5月31日)之际,由中国秦文研究会联合16个协会、单位于北京“炎黄艺术馆”隆重举办了意义深远的“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暨首次书法作品展、首次规模化捐赠甲骨文艺术作品、首次学术研讨会公益活动”,现场翰墨飘香,高朋满座,气氛热烈,盛况空前,整个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各界嘉宾中引起强烈反响。
现特将出席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的感言编辑发布,供书道同仁、广大读者观看和分享。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连辑:
刚才,我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和感动。下面我就“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和今天的活动,简单地谈一点看法和感想。
蔡民基同志是一位职业军人,由于钟爱传统文化 特别是书法,退休十多年来带领书法教学团队探索创建了“一体化书法教育体系”,去年初要组织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化试验教学,请我担任领衔导师,我觉得这种开拓性的书法教育培训很有意义,于是就欣然同意了。
回顾过去一年多,我在参与线上线下教学等活动中,对“教学相长”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对溯古通今书法教育及工程的概念等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今天这个“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感受比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这么多领导、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来出席活动,说明大家对蔡民基老师带领书法教学团队干的这个事业是高度认可的。
第二,按理说这样的活动,应由体制内的有关部门或书协来组织举办,“溯古通今书法工程”这么大的一个概念,这么大的一件事,结果就凭蔡民基老师组织的这么一支有情怀、有担当的教学团队,借助社会团体等力量办成了,很不容易。
第三,在筹备这一活动中,中国秦文研究会应邀成为主办单位之一,研究会的领导独具慧眼,信任和接纳了这支团队,并及时成立了“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员会”,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今年初,我曾经与举办此活动的各协会、单位的领导在 一起交流,大家都为蔡民基退休十多年来一直带领教学团队致力于探索创新书法教育而感动。专委会成立后,此活动自然调整为由中国秦文研究会联合十多个协会、单位共同举办,就使这次活动,由机构行为变成社会行为,由局部行为变成带有全局性的行为。
第四,为期一年半的溯古通今书法教学,具有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有讲“道”的,有讲“法”的,也有讲“术”的,主要是帮助学员们学习早期(汉代
之前 1400 年)古典书法,并与之后乃至当代书法“融 合互鉴、开新今用” ,使学员对书法有了更加系统的认知、加深了对汉字“源流变”的理解和辨识能力、 掌握了早期古典书法各种书体技法,创作水平大幅提升,说明教学办出了水平,办出了效果。
第五,溯古通今书法教学具有探索性和公益性。为了办好学、举办好活动,蔡民基老师经常贴钱垫钱来办,今天能把个活动办出这样的规模和效果,使我对他产生了更深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