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展开热烈讨论,既有对传统技法的坚守,也有对数字化时代书法新路径的探索。
最令人感动的是,首次规模捐赠甲骨文书法作品的公益之举,让古老文字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人明晰真正的中华文明从这里开始,我们炎黄子孙“同生于一个文根、同源于一个血脉”。
“溯古”重在守正传承,“通今”重在创新今用。书法不仅是笔墨艺术,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当甲骨文的刀刻痕迹与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相遇,我们看到的不是断裂,而是文脉的生生不息。传统需要敬畏,更需要激活,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在赓续中焕发新的青春。
江北省沧州市经济开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社会艺术协会榜书委员会会员、河北省书协会员陈家芝:
今日隆重启幕的“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系列活动,无疑是一项具有意义深远的文化发展创新之举。它不仅仅是一个启动仪式,更是我们积极践行文化复兴伟大使命的鲜活实践,生动体现了在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不懈追求。
这项工程对广大文化工作者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期许,是一次主动的自我加压与使命担当。我们坚信,“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必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全社会强力激发起珍视文化遗产、尊崇文化价值、投身文化建设的澎湃热情,为筑牢民族精神根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劲动力。
从学术角度看,“溯古代通今书法工程”至少实现了“三个创新与突破”:即一体化书法教学体系的创新与突破,培育具有新优势书法教育职业人才的创新突破,文化传播特别是首次规模捐赠甲骨文作品范式的创新与突破。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书法协会会长姚铁力:
这次“传中华文脉,赋赓续动能”—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举办的圆满成功,再次表示衷心祝贺!溯古通今书法,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从新的视角阐述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方向,完全符合习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文联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外名家书画院院长、“全国普法书画万里行”执行常务副秘书长,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邹为瑞:
蔡院长辛苦啦!你为真正地弘扬传统文化而讴心沥血,有目共睹,深受感动……为秦文化弘扬光大,在新时代的今天,为艺术园地竖起一座闪亮的丰碑…!感激、感谢、感恩你…!!
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艺术名家》客座教授、中国书画院终身院士、中国书法院理事、一级书法师武文卿:
苏士澍主席亲笔为此活动题写主题:“传中华文脉、赋赓续动能”。在这个号召下,溯古通今书法工程正式拉开序幕,标志着近代中国书法史上又一“里程碑”的诞生。今后中国书法有望走上“快车道”,既彰显着习近平文化思想,又可使人们的文化自信得到了质的飞跃。
当今书法“乱象”丛生,各种主张纷纭,我也常感到迷茫,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再次把我引上一条看似很熟悉、却从没有走过的新路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军旅书法教育家蔡民基先生,用一生的光阴逐梦在风情系书法教育中,将自己的心血、汗水、智慧奉献于钟爱的书法教育事业,让同行们、学生们、师长们多少次的感動。从“两径双成”模式到“五三一”模式再到“溯古通今”模式,书写了他的笔墨人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苏士澍主席所说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