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出席“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学术研讨会”,使我进一步明白了“书法从那里来?未来到那里去?”要写自然流畅的字,近观其质,远观其势,字如其人!退笔成山未足路,读书万卷始通神!让更多的中国人能真正创作出聊以自慰的得意之作。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我将用“技道双修毕生积累、无情岁月历史沉定”,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保持“做一个学生”的本色,在漫漫而修远的书道上砥砺前行。祝愿“溯古通今书法工程”顺利实施,未来发展大道越走越宽!
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国风书画普及教育学会理事林淑慧:
参加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暨公益活动,总体感受是整个展览高端大气,成果斐然,意义非凡。一是展览地址选择在海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炎黄艺术馆”,与活动相得益彰。二是嘉宾云集,佳作纷呈。业界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仪式发表讲话对活动给予高度赞赏;书法界众多名家培训导师为“溯古通今”教学题词祝贺,精品佳作美不胜收。三是成果斐然。参展作品大多展示出书家很高的古文字书法水平,这是对”溯古通今书法”教学成果的最好检验,足以证明其科学、全面、系统、高效。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榜书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书协会员,烟台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吴卓春:
2025年5月31日,“传中华文脉,赋赓续动能”溯古通今书法工程首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拉开帷幕。这是蔡民基先生一体化书法教学思想的深化和延伸。
这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之旅,能链接我们与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修炼,奠定书法艺术的根基,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是一种高效的心性涵养方式,磨练意志,培养专注、严谨与静气;是一次能提供丰富艺术滋养的盛宴,为今后书法创作注入源头活水和古朴力量;更是一种承载文化传承使命的担当,共同守护民族文化基因和独特精神标识。
从中也使我更加感受到,临习古文字绝非仅仅是书写古字,而是一项融合了历史认知、美学体验、心性修养和文化传承的综合性、深层次的文化实践活动。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引发了很多人对书法教育事业乃至其它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思考,其地位、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龙文化学者、诗人、书法家胡光耀:
前不久,我应王兄俊峰之约,参加由蔡民基先生发起之“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感慨良多。出身中医世家的蔡先生,不仅是一位军事工作的研究专家和实践者,也是“一体化”哲学思想的开拓者和推动者,尤其是他对当代书法发展前景的关切与探索,足令好书久如我者由衷敬佩。道不弘人,君子弘道,大象既执,天下往之。
我自知,这千余甲骨文的积累,远不足以助我跨入古文字殿堂之门;且我这千余字的记叙,亦不足忝列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学术研讨之文选。然,作为一名战斗之心不泯的老兵,一直秉持“能力有大小,使命无限量”之念,来日道远,尤须自勉。中华文脉浩浩荡荡,我乐为其浪花一朵!行文于斯,三阙浑成——
洹畔十年青又黄,帝都三千是殷商。
我来辽水柳营过,易经古文旧情长!
浮生四海一叶舟,终归墨砚天龙游。
晋帖龟鼎自有味,权作当年壮志酬!
溯古文源大道宽,通今为用傲前贤。
蔡邕筆势文姬咏,民基一体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