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财经网 | 手机站 | 新闻 | 深度 | 调查 | 公司 | 股市 | 评论 | 人物 | 投资 | 财富 | 消费 | 理财 | 质量 | 观察 | 警示 | 商业 | 环保 | 文化 | 媒体 | 关注

中视财经 > 财经观察 > 公司资讯 >

白象的财富密码:把红旗插遍每一个购物车

2025-08-22 08:51 来源:中视财经网T|T

  看似是一场普通的品牌管理问题,实则牵扯到品牌形象、消费者信任,甚至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

  从白象的商标风波到产品的克数差异,从情怀炒作到质量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暴露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深刻的品牌危机:民族品牌要想站稳脚跟,不能仅仅依赖低价和炒作,还得靠产品质量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克数差异,消费者权益被忽视

  “多半袋,这名字乍一听,谁不觉得是实实在在的多给半袋面?”有消费者表示“看到这几个字就忍不住往购物车里塞,好家伙,原来‘多半’不过是个商标,绕着弯子给消费者玩文字游戏呢!”而天眼查显示,2018年至2021年之间,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曾申请注册“多半”“多半袋”“多半桶”“白象多半”“白象多半袋”“白象多半桶”商标,国际分类为30类-方便食品,“多半”“白象多半”“白象多半袋”“白象多半桶”均显示“商标已注册”。

  品牌当然能免责,但很难不说极具欺骗性,这也让一直支持国货的消费者心寒。

  

  在白象通过产品更名试图挽回消费者的时候,有网友发文,不少白象多半袋产品未下架,可以说是“说一套做一套”。此类事件反映了白象对消费者的漠视。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种差异化的做法短期看可能满足了一时的销售,但长远来看,损害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信任感。然而现在的消费者也都很精明,一旦发现这种差别对待,品牌信任度直接大打折扣。

  盲目模仿:红烧面与“好汤”系列的抄袭风波

  白象在产品创新方面的表现也值得商榷。以其“红烧面”为例,许多消费者和业内人士认为,这款面条的口味和包装设计都显得过于相似康师傅的经典红烧牛肉面,甚至可以说是“模仿”之作,这种“借鉴”头部品牌经典产品的操作无疑暴露了白象在创新上的不足。

  此外,白象推出的“好汤”系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该系列号称是与汤达人相媲美的产品,但口感却让人失望。消费者反映,这款“好汤”不仅味道平平,而且添加了过多的人工成分和调味料,口感一般。这样的产品不仅无法满足市场对“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反而加剧了消费者对白象品牌的质疑。

  无论是红烧面还是“好汤”,白象显然未能从根本上理解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口感和健康的关注,而是通过简单的模仿来企图获得市场份额。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吸引部分消费者,但长期来看却无法赢得市场的青睐,也会影响品牌的形象和忠诚度。

  多半危机后,企业法人卸任

  企业通过炒作热点话题、制造舆论高潮,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似乎成为了品牌营销的一种常见手段。然而,过度的情绪营销不仅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广告疲劳”,更可能带来品牌形象的负面效应。

  白象品牌在某些宣传中,过度夸大了招收残疾人和爱国等附加属性,导致部分消费者在实际体验产品质量后产生强烈的反感。这种情绪营销的过度依赖反映了白象在品牌传播上的短视。

  

  

产品质量的“不断翻车”

  层出不穷的品控乱象早已不是白象面临的个例。黑猫投诉平台上堆积如山的消费者控诉只增不减——酱包不明渗漏、面饼暗沉发黑、食品中惊现不明异物,甚至清晰可见的虫子尸体,这些都成了投诉榜单上的高频词。更令人心惊的是投诉量的爆炸式增长轨迹。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白象食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相关投诉累计达1550余条。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方便面包装破损导致内容物泄漏、大辣娇麻辣香锅牛肉面中吃出石头等异物,以及消费者反映遇到问题后商家处理不及时或不处理等方面。

  

  而此前,抖音平台有大量账号发布“白象产品历经了多达 60 余次的抽检,结果均显示合格”的内容;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这些频繁出现的合格报道是否含在暗示什么?

  低价策略、情绪营销,这些短期内或许能让白象获得一些市场份额,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价值。而且它忽视了消费者与经销商的真实需求与体验,慢慢地,信任感开始崩塌。要想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白象不仅要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还得真正关注消费者的需求,重视品牌的长远发展。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平

图片推荐

  • 1
  • 2
  • 3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tousu#ccepi.cn(请将#换成@)
京ICP备050044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