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财经网 | 手机站 | 新闻 | 深度 | 调查 | 公司 | 股市 | 评论 | 人物 | 投资 | 财富 | 消费 | 理财 | 质量 | 观察 | 警示 | 商业 | 环保 | 文化 | 媒体 | 关注

中视财经 > 财经观察 > 财经资讯 >

同一个历史时钟 改革开放中的上汽历程(2)

2018-12-19 11:23 来源:财联社T|T

  而在这之前,这几家企业只拥有制造三轮载货车的生产经验。9月份,由于发动机实在是无法自我研制,装载了南京汽车制造厂NJ050型发动机的凤凰牌轿车,就成为上海汽车的一个历史开端。

  跨越33年,仅仅生产了79525辆的这款轿车,成为了上海汽车工业伟大历史征程踏出的第一步。一直到1983年4月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制造厂组装成功,中国汽车历史的指针,才算部分拨回到了上海时刻。

  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从上世纪80年代再起步的上海汽车工业,和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拥有同一个历史的时钟。

  危急存亡

  而40年改革开放征程中,上汽人用他们的聪明、勤奋、忍重,知难而上从头做起,一步一步铸造了现在的辉煌成就。

  桑塔纳项目启动时的上汽,当时还隶属于上海农机公司,其名称甚至很长时间里都叫上海拖拉机汽车厂,厂房设备大多是20年前甚至解放前的存留。经过三年的合作生产,桑塔纳项目依然停留在进口部件再组装的低端水平。  

  (上图:上海大众成立初期桑塔纳组装车间)

  长期以往,中国承担不起这样的经营模式,中国外汇储备直至1990年前后才突破100亿美元。国产化不仅是为了平衡或减少外汇支出,主要还是要达到规模化生产,促进汽车工业的转型。桑塔纳能成功国产化,则生;不能,则死。

  幸运的是,在国家有关部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全体上汽职工的努力下,上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汽车工业国产化道路。

  陆吉安说,站在上海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上海市政府全力支持上汽发展桑塔纳轿车,我也下了军令状,3年内达不到60%的国产化率就引咎辞职。”

  坚持技术立厂,坚持科技创新,这是陆吉安和上汽公司从始至终的根本宗旨。陆吉安同时还身负另一个重要的职务,上海市轿车国产化协调办公室主任。在国产办的带动帮助下,围绕上汽为核心,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汽车配件配套厂,集中一切力量推进汽车部件国产化进程。经两年的努力,桑塔纳国产化突破了40%。

  解放思想,突破体制,是当时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上汽也获得了极大的探索空间和改革权限。

  受当时经济特区的启发,陆吉安提出了“生产特区”想法,把承担国产化任务的车间从设备到人员,全部按照现代化标准进行改造。“生产特区”作为管理样板推出后,其他车间纷纷效仿,引发了全厂管理水平脱胎换骨的升华。

  桑塔纳国产化的成败,关系到国内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的命运问题。上汽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汽车工业的新路子。“七五”期间,整车与零部件的投资比例1:1,在“八五”期间,高达1:2。桑塔纳在全国率先建成达到当时国际高水平的零部件基地,也为后来进一步发展轿车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弹指一挥间,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已经40年了。

  

  (上图:1983年4月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组装成功)

  上海通过桑塔纳项目的引进,彻底改造了一个行业,不仅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而且成功打造了后来上海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而从全国范围看,上汽大众在探索中国轿车工业合资经营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滚动发展的道路,为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轿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与世界接轨的经验和成功的实践模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平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tousu#ccepi.cn(请将#换成@)
京ICP备050044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