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规范市场竞争作出部署后,“反内卷”这一聚焦企业竞争秩序的议题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焦点。券商研究所不仅密集发布相关研究报告解读政策影响,其自身在研究服务领域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也随之引发讨论。自7月1日重磅会议对“反内卷”定调后,超过42家券商发表了127篇“反内卷”研报或文章。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政策变化的高度敏感,也揭示了券商行业在面对行业竞争压力时的自我反思与调整。
券商的“反内卷”现象正在不断上演。此前不久,一张疑似某券商互联网研究组“反内卷”的截图流传开来。截图内容显示,该券商互联网研究组决定,今后在晚上八点之后,以及周六全天、周日上午,一律不再安排任何客户路演。这一举措被市场人士解读为券商在行业普遍推进降本增效的背景下,试图摆脱“内卷”带来的低效竞争。有微博博主分享截图显示,在7月2日晚20:00左右,有多达8家券商分析师路演直播,网友调侃称“卖方以内卷方式点评反内卷”。
从内容来看,券商们对“反内卷”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政策对市场的具体影响、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受益行业。例如,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指出,“反内卷”政策关注制造业企业提高定价权,以解决“内卷式竞争”。中信证券认为,本轮“反内卷”与2015-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存在差异,行业覆盖面更广,上游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好,新兴行业民企占比高,吸纳就业人数多。华安证券认为,“反内卷”行情是短期主题机会,空间和持续时间有限。天风证券预测,“反内卷”行情可能分为政策催化、定价资源品价格上涨和高价横住三个阶段。兴业证券表示,行业自律减产有助于阶段性收窄供需缺口,但长期需扭转供过于求局面。
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专业服务机构,既是“反内卷”政策的研究者,也应成为行业良性竞争的践行者。如何在政策指引下突破同质化困境,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将是券商行业“反内卷”的关键所在。此外,券商研究业务也正在经历变革,挣脱“内卷”桎梏,多元布局筑牢“护城河”。证券研究业务探寻破局新径,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的转变,也反映出券商在市场环境变化中的适应与调整。
“反内卷”不仅在券商行业掀起波澜,也在其他领域引发广泛讨论。例如,多家企业开始实行“强制下班”政策,试图通过减少加班来缓解员工压力,提升工作效率。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加产能,而科技含量高、产品优势明显的企业则更有动力和能力“反内卷”。此外,快递行业也面临“内卷”问题,长此以往,“内卷”势必给行业可持续发展系上“死结”,反“内卷”已成为行业新发展征程中的一道必答题。
“反内卷”不仅是政策层面的倡导,也是企业、行业乃至社会层面的共同诉求。从“内卷”到“外拓”,银行信用卡行业正通过智能化变革来实现“反内卷”。Z世代的“马斯洛需求”探究报告也显示,品牌正在努力读懂年轻人的反内卷情绪,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在这一背景下,券商的“反内卷”研报不仅是对政策的解读,更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
券商密集发布“反内卷”研报,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政策变化的积极响应,也展现了券商行业在面对竞争压力时的自我调整与创新。未来,券商如何在政策指引下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