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财经网 | 手机站 | 新闻 | 深度 | 调查 | 公司 | 股市 | 评论 | 人物 | 投资 | 财富 | 消费 | 理财 | 质量 | 观察 | 警示 | 商业 | 环保 | 文化 | 媒体 | 关注

中视财经 > 中视资讯 > 商业观察 >

央视曝光直播间卖和田玉骗局:低成本原料冒充高价货,直播间“走播”生态乱象丛生

2025-08-18 10:19 来源:综合T|T

  近日,央视财经记者接到群众举报,揭露了和田玉市场中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和田玉认知不足,通过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调查发现,国内重要的和田玉加工交易集散地存在和田玉造假产业链。不法从业者以低成本原料为基材,通过滚筒机修型磨光、化学试剂浸染着色等工艺,仿冒高端和田玉籽料;对含杂质的劣质玉料采用漂白技术处理,伪装为优质玉料销售。阿富汗玉外观与和田玉相似,价格悬殊,却被混入和田玉在直播间销售。商家称,十几元的阿富汗玉配鉴定证书,直播间价格可翻几十倍。记者联系到的办证人表示,提供阿富汗玉即可迅速制作匹配的和田玉“鉴定证书”,每张2元,且保证可扫码验真。不到半小时,假的和田玉“鉴定证书”就做好。这一系列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在石佛寺镇,直播带货已形成“走播”生态,主播与摊主联袂表演“假砍价戏码”,以吸引消费者购买。记者现场看到,主播与摊主在直播前就已排练“剧本”,通过夸张的表演和价格战吸引观众下单。部分直播间甚至存在“剧本化”销售,主播与商家合谋,通过夸张的表演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低质产品。

  此外,直播间中还存在“鉴定证书造假”问题。记者发现,部分商家伪造“国石珠宝首饰检验检测中心”出具的鉴定证书,但该机构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并无记录,实为虚构机构。

  近年来,和田玉直播乱象频发,消费者维权案例增多。有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和田玉后遭遇“套路”,商家以高价开价、低价成交,最终买到劣质产品。部分消费者维权无果,平台介入也未能解决问题。

  专家指出,直播间销售和田玉需警惕“猫腻”,如利用滤镜美化、隐瞒瑕疵、夸大价值等手段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学习相关知识,避免盲目信任直播间。

  和田玉作为传统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应以诚信为本。然而,直播带货的兴起为和田玉销售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消费者需提高警惕,理性消费,避免落入“直播陷阱”。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平

图片推荐

  • 1
  • 2
  • 3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tousu#ccepi.cn(请将#换成@)
京ICP备050044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