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文研究会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会成立
暨工程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记者:任 柯
为弘扬中华书法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中华文脉赓续,助力文化和民族复兴,中国秦文研究会于2025年3月2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授牌仪式暨将于5月31日举办的“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简称“5.31活动”)新闻发布会。
中国秦文研究会,是1983年在中国秦文研究所李文放所长主持下成立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四十多年来,在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研究会团结带领国内一大批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篆刻家等,成功复原、重刻秦始皇巡游七刻石、出版发行《秦始皇巡游七刻石秦篆复原写本》、编纂《中华篆文大字典》、启动《秦史》编纂工程,填补古文字研究领域多项空白;成功举办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发起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刊《中国书法》杂志、创建第一所中国书法学校、积极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在推动书法、篆刻艺术传承、教育、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结合考古发现,不断深化对秦代政治、文化和民族融合历史的探讨,结合秦刻石在遗址地复建设立多学科学术展馆、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为中国文字统一史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等国家重大课题,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立“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旨在积极响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八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号召,通过创建“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将中国秦文研究会数十年来研究的成果与溯古通今书法教育、艺术和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推广普及,并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政府的有关项目。
仪式现场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是在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国书协第七届主席苏士澍的指导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书法审美)、中国书协第七届副主席包俊宜领(书法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原院长骆芃芃(篆刻艺术)领衔下,基于国家开放大学书法学院首任院长蔡民基十多年来带领书法教研团队,秉持“创造性转化书法成果、创新性发展书法事业”的理念,研究探索中国书法“一体化”历史、教育、艺术、推广的成果和大量教学实践,而创建的一种理论与实践“双溯古”(即追溯汉代末之前1400多年的早期古典书法)、“双通今”(即通到“今草”之后乃至当代书法),具有工程化特点的新型教育模式,并形成“上古”书法与后来书法“融合互鉴、开新今用”的“联动机制”。通过举办为期近一年半的“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的体系化教学,在连辑院长、包俊宜主席等十多位导师和学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充分验证了“溯古通今书法教育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索拓展到书法艺术和书法文化,从而形成集“教育、艺术、文化”为一体的工程体系,其中对每个“子工程”的业态、项目和实施途径进行了系统设计,为“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的正式启动打下了基础。这一工程的创意和实施,对传统文化早期古典资源如何实现“开掘→保护→利用→传承”的“联动效应”,也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