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数据库支持的很多项目都是涉密的”,谈及对外宣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软公司”)大数据事业部负责人顾云苏博士说自己“很头疼”。
从2003年加入神软公司,入行国产数据库产品研发,怀着对事业的热爱,一干就是15年,工作里还没什么事让顾云苏“头疼”,即便是在国产数据库行业举步维艰的初始拓荒期。
一个大国,应该有自己的东西。
全世界基本上所有的信息系统,除了特别小的嵌入式系统外,几乎都要用到数据库软件。因此,数据库是与我们熟悉的“操作系统”类似的通用型软件产品,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基石,也被国家列入核心基础软件目录。其令人稍感陌生的原因在于,在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是看不到数据库软件的,它们在“暗处”默默地为各行各业各类信息系统提供数据存储管理服务。
1970年,IBM的研究员E.F.Codd博士第一次提出关系模型概念,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1979年,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关系数据库产品,虽然功能不太稳定,但还是赢得了美国政府的订单。差不多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有一批学者也开启数据库教学与科研。但直到2000年前后,国内才有几家企业开始涉足数据库领域,研制出来的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距还很大。
因此,虽然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但中国九成以上的信息系统都在使用国外数据库产品。这是什么概念呢?就好像我们给自己的家庭资产请了一个外国管家,这个管家的身份不清楚,可能听命于国外的某些政府、组织或公司也未可知。
“中国人造出了自己的火箭、卫星、飞船,核心基础软件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顾云苏对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反复强调。
数据库产品的国产化之路并不好走,这是一个投入周期长、回报慢的行业,国内企业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大量投入。同时,国外产品的垄断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新产品受到已有产品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双重打压。
行业困境令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航天人感受到了使命的召唤。
拥有实现国家意志的能力,是一个企业的最高能力
2003年,神软公司重组成立,肩负起承担起国家863计划数据库重大专项,培育数据库产品的使命。2008年,为更好实现市场化,神软公司又成立数据库专业子公司神舟通用,承接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数据库研发项目,产品更名为 “ 神通数据库”,数据库业务开始向航天外扩展。
可以明显地看到,从无到有,这其间经历了长达15年的时间。15年,顶着巨大压力、背负重要使命,航天人就这么日复一日、不舍昼夜地追赶曾经起步就晚了近30年的差距。
从国家层面来说,基础软件能不能自主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否则关键信息系统受制于人,后果难以想象。从企业角度来说,能不能有实现国家意志的能力,能不能在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得更好,是最高标准。
这些年,确实有一些人才去寻找待遇更好的公司,也有人去创业了,但是留下的人信念坚定、不改初衷,一直坚持要把神软的数据库产品做到最好,让国家放心、让用户满意。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自主数据库产品的支持,日益重视数据安全问题,尤其是国防军工、电子政务等关键行业,给国产数据库带来了一片蓝海市场。尽管没法“做宣传”,但形势利好无疑会带来“更好的机制、更多的人才”。
如今的神通数据系列产品优势明显,基于安全资质国内最全和安全等级国内最高(公安部四级、军B+),其在党政军应用成果显著的特点在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