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上海高院公布了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一名5岁女童在乘坐家庭用车时,因调整座椅导致后排2岁弟弟被挤压窒息身亡。事件发生后,女童父母向车辆生产商索赔200万元,但法院最终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据媒体报道,事发当日,女童的父母驾驶一辆7座商务车出行,女儿坐在第二排左侧,儿子在第三排左侧座位玩手机。在等红绿灯时,女儿调整座椅,导致座椅压住儿子头部,最终儿子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在审理中指出,事故系因监护人未履行监护职责、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放任儿童自行操作所致。
案件中,法院认为,车辆生产商已尽到警示义务,且事故主要责任在于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因此,法院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此案引发了公众对儿童乘车安全、监护责任与产品责任边界的广泛讨论。有观点认为,此类事件应更多强调家庭监护责任,而非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产品或企业。
该事件再次提醒公众,在涉及儿童安全的场景中,监护人应承担起首要责任,同时企业也应加强产品设计与安全提示,共同构建更安全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