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7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单位GDP能耗在“十四五”期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了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欧盟2024年碳排放总量的50%。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近年来,中国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幅度分别为15.61%、23.5%和43.8%,年均降幅分别为3.1%、3.9%和3.3%。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中国通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绿色能源技术、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实现了单位GDP能耗的稳步下降。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各地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例如,天津塘沽盐场在盐卤池上建设了2万亩的光伏电站,每年可发电15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万吨,满足15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该项目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实现了盐场生产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成为绿色能源转型的典范。
与此同时,中国在交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3月,中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吉林长春完成了满载运行试验,最高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每公里平均能耗仅为5千瓦时,实现了零碳排放。此外,中国还推出了新一代高速列车CR450,其设计速度达450公里/小时,不仅在速度上实现突破,还在能源效率、安全性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国际层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绿色能源合作。2023年3月,中国电建向尼日利亚移交了绿色能源项目设备,助力非洲国家解决电力短缺问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影响力,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的成就,是国家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持续努力的结果。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能源革命,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