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于2025年4月11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关税豁免政策,涵盖包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在内的20项高科技电子产品。此次豁免的税号包括8471(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8473.30(计算机零件及附件)和8486(半导体制造设备),总价值高达3300亿美元,其中约1000亿美元来自中国商品。
此次关税豁免政策的实施日期为美东时间2025年4月5日,旨在缓解美国消费者和科技巨头的压力。此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25%的“对等关税”,而此次豁免范围扩大至对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征收的10%基础关税。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惠及苹果、京东方、联想等中国厂商,也对全球科技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豁免政策并非完全取消关税,而是针对特定商品类别和条件进行豁免。例如,若产品完税价格中美国原产部件或技术价值占比达到20%以上,则可享受豁免待遇。这一门槛实际上为美国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政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此次豁免清单中仍保留了部分限制性条款。例如,任天堂Switch 2等游戏主机未被列入豁免范围,而苹果的AirPods和HomePod则被排除在外。此外,美国政府还计划在圣诞节前进一步扩大豁免范围,以稳定市场情绪。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关税豁免可能是特朗普政府为缓解中美科技贸易紧张局势所采取的策略之一。尽管美国试图推动制造业回流,但许多电子产品仍需依赖中国供应链。此次豁免政策或许表明美国在科技领域寻求与中国保持一定合作空间。
然而,这一政策也引发了外界对美国未来关税政策走向的猜测。有专家认为,美国可能继续通过关税清单和豁免清单的动态调整来平衡国内经济利益与国际贸易关系。对于中国厂商而言,此次关税豁免无疑是一次利好消息,但长远来看,仍需关注美国政策的后续变化。
此次关税豁免政策标志着中美科技贸易关系可能迎来新的转机。尽管短期内对双方企业均有一定利好,但未来中美科技领域的博弈仍将持续。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复杂化,各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博弈也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