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日,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域医学”)因在巨额亏损背景下宣布高额分红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和争议。根据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金域医学预计2024年全年净亏损3.5亿元至4.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55亿元至2.25亿元。然而,在此背景下,公司却计划派发约4.07亿元现金红利,占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的31.22%。
这一操作被外界质疑为“掏空式分红”,即通过透支历史利润积累来满足大股东需求,而非基于当前盈利能力。专家指出,这种行为可能优先考虑大股东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例如,安光勇等并购专家认为,金域医学的分红决策可能更多是为了满足大股东的套现需求,而非着眼于公司整体利益。
从财务数据来看,金域医学近年来应收账款规模持续增长,账龄结构恶化。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公司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从90%左右下降至59.58%,但1-3年及3-5年的应收账款占比有所上升。这表明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收方面面临较大压力,账款回款周期延长,坏账风险增加。此外,公司还计划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理,并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6.5亿元至7.2亿元。
金域医学的转型之路也备受质疑。尽管公司在AI医疗和病理检测领域进行了布局,但相关业务尚未实现盈利。2024年,公司AI医疗业务收入不及预期,病理检测业务也面临承压局面。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高额分红无疑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有分析指出,金域医学此次分红操作虽然符合《公司法》中关于分红的规定,但实质上是在透支历史利润积累,而非基于当前盈利能力。
市场对金域医学的质疑不仅限于财务操作,还包括其在社会责任和法律风险方面的表现。此前,金域医学因涉嫌违规检测和虚假报告等问题多次陷入舆论风波。例如,郑州金域检验中心被指在全员核酸过程中提供虚假检验结果,引发公众对该公司诚信和专业性的质疑。此外,公司大股东在业绩高企时套现离场的行为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治理结构和透明度的担忧。
尽管如此,金域医学在第三方医学检验领域的领先地位依然不可忽视。自2017年上市以来,公司凭借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广泛的市场渠道,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疫情红利的消退,公司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应对市场竞争压力。有分析认为,金域医学应更加注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而非通过高额分红转移资金。
金域医学此次“掏空式”分红引发了市场对其财务健康、治理结构及未来发展战略的深刻反思。在巨额亏损和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公司是否应优先考虑股东利益,还是应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业务转型和技术创新中?这一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金域医学的未来发展和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