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单身越来越成为社会常态化现象,当代青年的婚恋难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单身青年主动征婚的案例层出不穷,父母更是轮番上阵辗转各大相亲角。
坐标深圳市福田区著名莲花山公园相亲角。烈日炎炎下,一位年迈的阿姨拿着征婚简历,正焦灼地在打量着零星路过的年轻人,“一不留意,好伙子就被其他人抢走了”罗阿姨聊到女儿高学历高收入,“就因为30多的年纪,再加上本身不太主动,在相亲市场上没什么优势”。
人口攒动的相亲角涌动的是父母的“情真”,上演的正是新旧婚恋观念的“对峙”。据《珍爱网2021年轻人婚恋观图鉴》调研显示,单身青年并不是单方面排斥婚恋,而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恋爱对象。但当被问及择偶标准时,95%以上的人却表示不愿意单纯为了结婚而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这代年轻人,既等待着命中注定Ta,也不忘用各自的标准观照相亲市场。
相对于过去的男要事业财富双保障,女要年龄样貌双齐全,现在年轻人的择偶标准虽然越来越差异化,但主客观上的相配似乎是差异中的统一。
工作繁忙的王先生希望找一个体贴温柔能顾家的女生;与王先生条件差不多的高先生却想找一个各方面匹配的灵魂伴侣;本地女孩李女士想找个本地男孩,因为不想异地;外地女孩林女士也想找个本地男孩,因为想安定下来。也有不少年轻人反映,没有硬性标准,只想找个能说的上话,观念差不多的人。
样貌、性格、财富、户口、观念、学历…林林总总的类似标签不断被纳入相亲市场上的择偶标准,成为优化真爱定论的条件命题,更成为年轻人找寻真爱的标尺。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等待中选择出击,发起线上线下相亲,过去“门当户对”式婚恋却又仿佛宿命轮回般地披着“择偶标准”外衣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
与过去“门当户对”相亲背后有着最实际的家族利益体的共谋不同的是,“条件式真爱”的背后潜藏着最真实的当代青年对婚姻家庭的反复权衡下的敬畏。
珍爱网高级情感专家肖老师在谈到自己所接触的会员中,提到不少像王先生一样的例子。他们开始时会考虑找事业上与自己互补的女士,但最后惺惺相惜的知己感还是会败给合适的家庭分工带来的婚姻稳定;而至于把是否有本地户口作为首选条件的外地女孩林女士也有不少,对她们而言,感受到来自房子给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极其重要的。
承载婚姻场域的家庭,比起甜蜜的恋爱,有着太多的真实。为了保持心中的那份真爱在经历人生各种境遇后依然不变味,很多单身青年人在开始选择另一半时候,就会附带一些筛选条件,这既是真爱得以成立和维序的条件,也是婚姻家庭稳定的保障。自古而今,“门当户对”好像又重新活跃,以一种理性经济人的视角在审视着婚姻家庭,也在传达着对婚姻家庭的基本敬畏。
在面对父母的择婚标准时,条件式真爱也在敬畏的主题下不断融合与优化婚姻双方设定的标签因子,从而促发传统婚恋观与现代婚恋观的相互碰撞,不断推进新型社会婚姻家庭的解构。
有学者认为,这种敬畏视角有独立个体对于家庭角色责任承担的思考。而在相亲环节的表现,就是一种近似“自我确证”的过程。一旦踏入“相亲”场域,个人对自我的评价不仅会受到来自客体的检验,匹配视角下的真爱条件设定,比如相貌、学历、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等标签也会受到最直接的检验。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无论是相亲还是婚姻,都脱离不了个人家庭性、社会性角色的思考,家庭在给予各自生长发展场域之外,也承担着容纳个人本位的责任。而作为现代青年为进入婚恋家庭进行的相亲交友,也自然避免不了理想与真实的碰撞。但只要怀揣对婚姻的敬畏,勇敢接受进入婚姻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参半的边际状态。那么,在婚恋焦虑的时代,也能找到一条通向真爱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