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经济日报报道,尽管近年来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有所放缓,但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8.8亿人,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出生人口,育龄妇女数量仍达3亿多。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人口红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更多的内涵和优势。
国家发改委在多次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尽管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规模下降等结构性问题,但总体上看,我国人口仍将长期保持规模优势。这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丰富性和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将继续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外,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年提高到2020年的10.8年,人口素质明显提升,人才红利的优势逐渐显现。
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人口红利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从数量红利转向质量红利,从传统的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口质量红利的提升,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也间接提高了人口质量和数量红利的质量。
尽管如此,人口红利的持续存在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晓理指出,要科学应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过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措施,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此外,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这些都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或地区,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基础。未来,我国将继续通过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等措施,进一步拓展人口质量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我国的人口红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更多的内涵和优势。劳动力资源的丰富性和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将继续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人才红利的优势逐渐显现,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国将继续通过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等措施,进一步拓展人口质量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