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简松 覃雨
“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落到1%以下,甚至负增长,也就是企业面对的形势可能比经济合作组织(OECD)预测的2.4%~1.5%更糟糕”。在2019年度CFO大会及颁奖典礼临近举行之际,我们对上一年度中国金奖CFO李彪进行访谈时他说。
李彪曾先后任职于可口可乐,美的集团,斯道柆恩索集团,职位从会计,财务经理,总监,上升到亚太CFO,期间也兼任过总经理职位,这也反映了财务人扎实稳健的特点。多年前我们在一次国际会计师协会组织的财经领袖年会上就认识了,对于一个除了有多家世界级巨头工作背景,还有着从国际注会到美英澳等不同国家注会证书的资深者,一直想请教他在财经及管理领域的深层理解。但李总差旅往来奔走于各国不同地区,终日繁忙,直到今天,才约到这次专访。
我们交流的内容,涉及到宏观全球经济趋势、亚太投资格局,微观企业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经验、现代CFO素质,等等,李彪对此都阐述了深刻同时却又简明的见解。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的整理: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企业应当如何更好地应对?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20年(OECD)3月初预测,当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在2.4%~1.5%之间,从目前看,也可能比这个要更糟糕。也就是可能会落到1%以下,甚至负增长。如果过了2020年仍无法真正控制住疫情,那么,这种沉重的经济创伤将使世界经济较长时间难以复原,也就是我们可能会面对较长时期的衰退。当然,这个是属于偏悲观的看法,我个人相信实际要更好。从全球来讲,如果疫情持续过久,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不过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各个行业,总体来说,都受到很大冲击,比如餐饮业,旅游业,公共娱乐业,这些是受到打击很明显的。但尽管如此,也有受益行业,比如线上产业,像在线教育,在线办公,云游戏,短视频等,反而因为疫情,市场需求大幅上提。
当下的中国企业,要注意调低现金流出,在费用成本支出方面,尽量下调,不做大规模的支出、投资;与银行沟通,争取延期偿还贷款。现在的现金对企业而言和沙漠中的水源差不多。在当下经济不景气,营收下滑业务又不繁忙的时期里,可以将精力调整到管理秩序、流程等的梳理和提升上。
对于中小企业,员工薪酬支出很多可能达到60%上下,企业可以和员工协商,按低标准支付员工工资,毕竟一方面,员工大多数没全勤上班,另一方面,企业如果倒了,员工直接失业,这对员工、企业和政府,是三输的局面。对于低标准薪酬仍难以承担的,可与职工代表大会协商,争取延期支付。毕竟企业先谋求活下来,才是三赢的局面。如仍无法支撑,只能考虑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合法裁员了。
另外,加强技术支持,做好远程办公的基础协助,才能保证企业主体工作能正常推进。对疫情需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目前仍没有迹象表明,近几个月内疫情能消灭。
只要是能活下去的企业,在下一个年度,无论营收或利润,正常都能获得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大批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阵亡,减少了供给,而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强力反弹带来的需求加剧,这就是黑暗后的黎明了。
作为亚太区CFO,您对亚洲、亚太地区的经济未来趋势如何判断?对国内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发展有什么建议?
在未来的5~15年,这些地区的发达国家,总体会保持缓慢增长,但是非发达国家却会总体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我想重点讲一讲非发达国家,因为在发展盈利方面空间更大。
东南亚,有11个国家,6.5亿人口,发展水平基本都远在中国之下,比如印尼,人口2.6亿,人均GDP4000美元上下,再如越南,人口1亿,人均GDP仅约3000美元,而同是东南亚的唯一发达国家新加坡人均GDP已达6万美金,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巨大的上升空间。
再如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人口17亿,市场非常巨大,但人均GDP都在2500美元以下,很低。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初期或初中期,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需求十分巨大。从营商环境而言,这些地区近年来不断进步。比如上一年,印尼、泰国排名上升不小,一些全球影响力较大的排行榜上可以查看到相关信息。像麦肯锡,此前也有报告,对菲律宾,尤其越南的投资环境也是认可的。
中国在这些地区投资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够较长周期获得高额利润。而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周期,竞争充分而激烈,各行业的利润已经比较薄;在发达国家,中国企业总体而言更没有竞争优势,并且其竞争程度更为成熟,获取利润难度更大。
所以总体而言,向我们有更强竞争力的地区投资和发展,是一个合适的方向。当然,非发达国家虽然有优势,但政治稳定性,经济稳定性,以及营商环境的综合成熟度,也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充分调研很重要。
先后在可口可乐、美的、斯道柆恩索这样的世界一线企业工作,您觉得以往这些企业主要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经验?
首先是制度,我工作过的企业有美国的,中国的,也有欧洲的,而且因为都是世界500强级的跨国型集团,活的时间比较久,所以比较有参考意义。他们很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制度犹如一个地区里的道路,道路建设好了,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应当如何走,要走大概多久,什么时候应该停止,什么时候应起步,大家都清楚明了,效率很高,争执少。相反,一些没有规章或规章不健全的企业,在企业发展前行过程中,对于前行方向、走法、该干什么,怎么干,每个人意见不一,经常争吵。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竞争力自然就弱了。像我们整个亚太区业务量也不少,无论是成本控制、投资决策、税务筹划,或者其它,我们处理事情,因为有章可循,很多时候无需专门开大会探讨,这就让事情推进很快,很有效率。中国发展得好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制度,比如华为有著名华为基本法,而万达每两年要修订一次制度,属头等大事。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第二个,也是老生常谈了,人才的重视。比如讲我们当时进去美的的时候,那批人基本是211以上大学毕业的,薪酬方面也比一般企业更有竞争力。而作为欧洲企业的斯道柆恩索除了待遇本身有比较强的竞争力之外,它的人性化管理,对职员的尊重的文化,使得员工的稳定性明显高于一般的企业,包括美资企业。这对于人员流动频繁,影响到了企业经营质量的很多企业而言,也是个启发。其实国内民营企业华为也很典型,它对于人才付以重酬,吸收了大量优秀人才,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成今天的顶尖企业。
另外的,优秀企业要致力于不断创新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是企业强大的根本。以可口可乐和美的做比较,可口可乐因为主要产品是碳酸饮料,所能做的产品有限,创新有限;而美的集团,产品小类数百上千,一直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新,也就是更好的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其结果就反映了二者的不同,在竞争日益激烈之后,可口可乐近4年营收增长缓慢,甚至有的年度出现下降,而美的则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前进。虽然这种差异还有其它的原因造成,但不可否认,这方面影响重大。
出色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也是现代优秀企业的一门强大的管理工具。像我们当前所用的一些数据分析模型,通过纵深分析财务数据,其它数据,我们总是会剖析到比较本质性的因素。比如市场变化的驱动力,管理水平不足的根本原因,哪个环节造成了成本费用高昂,等等。这对我们改善经营作用是很直接的。民营企业掌握这些分析模式,对于市场判断,内部管理判断以及决策的量化,水平都能大大提高。
如何控制好企业风险?
一家企业,就算是小企业,也应当要具备内控职能,大公司建立专门的内控队伍,小企业人少,也可以把内控职能兼在财务人员身上。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3~4年,中大公司也就8~10年,很多是没把握好风险倒下去的,比如当年的一丁集团就很典型。
企业需要重视内控规章的制定,而且定期不断修订,不合理的地方要完善起来。规章建立起来之后,需要定期地做内控测试,这和公司职员定期要体检是一样的道理。内控测试可以分为常规测试,专项测试。常规的可根据公司规模,内控水平高低,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测试,专项的话,可根据轻重缓急以及公司人手来安排,比如每年可以做3到5个。有了这些防范工作,存在的隐患,基本都能提前发现,企业风险也能不断下降,内控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处于特殊时期,有一个特别要关注的风险点,就是现金流的把控问题。企业需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筹划,越细越好,从上到下都应该很重视这个事情。这次会有很多企业因为现金流断裂撑不到疫情结束。
关于财务转型,您有什么看法?
这个是大趋势,而且走在前面的管理水平高的公司所推行的转型已经为企业创造了显著价值。随着企业ERP的普及和IT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财务共享、财务智能化的不断推进,财务会计所占整个财务部工作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不单是趋势,也有益于企业,因为不断释放出来的人手,增强了管理会计方面的工作,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财务工作的重点将逐渐由原来的财务核算转移到决策支持,预算管理,资金统筹,税务筹划,风险控制等方面,方向上已经转向了经营、战略领域。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要去了解后端生产,了解前端市场,掌握更强的财务分析技术,做好业财融合,我们无论是CFO或者普通会计,都应当认真正面对待这样的趋势,调整自己的技能结构,提升自己的素质,做好转型。如果无法拥抱变化,我们就可能被淘汰。
现代优秀的CFO,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首先一个真正的CFO需要扎实的财务基础,只有足够熟悉财务各模块的工作,才能正确有效指导财务工作,才能优化财务管理。更进一步,CFO也需要有出色的管理、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好,内部工作才能够有序高效;沟通协调能力好,各项相关事务才能有效推进。
不过以上只是比较基本的,和一般财务人员一个很大的不同,CFO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需要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战略方向,需要帮助企业去决策。比如,当下的企业是要把资源大量投放于主业下的一个细分市场,亦或是开始多元化格局?我们需要把精力放在国内市场,亦或是开始投入精力开拓海外市场?这些战略大方向一旦出错,有可能是踏入深渊,所以很关键。像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开始的时代出现了战略错误,没在智能手机领域作大发展,现在我们已经基本看不到它的手机产品了。那么在这里,其实又涉及到对CFO的两种能力需求。一个是深度的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你需要能从财务数据、市场数据以及其它数据中看到行业波动的趋势,市场竞争所处的阶段,以及盈利水平的高低,企业自身的优势及存在的风险,等等,这是我们确定战略走向的依据。另外一个,宏观财经知识的熟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和每一个企业息息相关;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紧缩的财政政策,对不同的企业,都会有不同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汇率稳定性、通货膨胀的历年变化、人均GDP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这些宏观因素,我们都要清楚它们对个体的企业经营如何发生影响,因为都是决定我们是否以及如何在一个地区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这些宏观的知识,一个CFO,不单要了解,还要融会贯通。
另外,诸如国际化视野,知人善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个人品格,风险把控能力等,也都是一个CFO应该具有的素质。
作为一个财务人,在职场的进步与提升中,职称或资格证书对于我们有着重要作用,您拥有国内、国际、美国、澳洲、英国等诸多注册会计师证书,可谓“证霸”,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呢?
记忆和理解在考试中是最重要的。考试门类多的,比如国际注册会计师要考十几门,没有强大的记忆力,很难承载如此大的知识量。我推荐一本书,叫《记忆力的革命》,美国人史考特写的,当年很有名。中国一个非常有名的节目,《最强大脑》,里面的选手,展示过目不忘记忆力的,用的方法其实基本是一样的,史考特的书基本都提到了。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另外一个,关于理解,我建议是尽可能找机会参与实践,让你的理解真实化具体化,比如学到仓库管理这个章节,你到仓库去看看,仓库是什么样子,存货怎么出库,怎么入库,盘点过程是怎么样的,大家都分别干些什么,有了这些真实的经验,学习知识会有更强的代入感,如身临其境,理解就能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另外一个,如果还是在校学生,注意学好英语,这些国际有名的证书,都是用英语考的,包括香港注会。
还有一些应试技巧也是值得重视的,可以事半功倍。我们可以和同考的人多交流,互通有无,可以观摩以前年度试卷及其重点,因为考试重点会集中在一些常考章节,这些关键内容是必须深刻理解的。还有,免考政策大家要做好了解。现在不少一线证书之间是有互免政策的,因为它们之间相互认可。比如,考下了国际注会,其他一些有名的证书就能免考一门到数门不等,这是很大的负担减免。目前,中国注会和香港注会之间据说也是存在着互免政策的。
一线的资格证书,在一个财务工作者毕业七八年之后,其价值往往不低于一个211或985毕业证,甚至超出。所以,保持持续的学习,一方面为考证,一方面是加深系统知识学习,对于增强自己在职场的含金量,是十分有意义的,值得做这种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