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财经网 | 手机站 | 新闻 | 深度 | 调查 | 公司 | 股市 | 评论 | 人物 | 投资 | 财富 | 消费 | 理财 | 质量 | 观察 | 警示 | 商业 | 环保 | 文化 | 媒体 | 关注

中视财经 > 生活消费 > 理财资讯 >

58条防骗攻略请收好!中原消费金融与郑东公安联手送上

2020-01-16 15:45 来源:中视财经网T|T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李震 文 朱哲 摄影

  1月15日,郑州东站西广场熙熙攘攘,归乡的游客背着大包小包,脸上满带喜悦,春节近了。当天下午,中原消费金融与郑州市公安局郑东分局联手举办的“打击诈骗全民行,共筑和谐中国年”宣传活动在郑州东站、会展中心等地点同步启动。根据公安部发布的58条常见诈骗手法,双方联合制作了预防诈骗手册,并印制了春联礼包。截至当晚,累计发放防诈骗宣传手册及春联礼包超过10000件。

  当天,20余名公安干警、中原消费金融30名志愿者共同行动,向市民宣传防诈骗案例、金融基础知识和风险防范技能,提升防骗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免受诈骗分子和违法金融活动侵害。

  

微信图片_20200116114132

  在郑州东站西广场大厅出口防诈骗宣传展板前,站满了观看的市民。活动现场,中原消费金融志愿者与郑东分局干警一起,设置了反诈剧场、金融讲堂、新春互动等多个板块的宣传环节,通俗易懂的预防诈骗手册、新颖的宣传形式引得市民纷纷驻足,积极互动。

  “在学校上学,经常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电话和网络链接,之前很男判断这是诈骗。”老家郑州,在江西南昌读大学的小白和小许一出高铁站,在等同学的同时,到活动现场听案例讲解,看宣传海报、防骗手册、展板。“一会儿就掌握了网络诈骗的规律,看清了金融诈骗的真面目。你看,这手册上还有防骗技巧,太实用了。不懂这些,真的很容易被忽悠。”

  

  “我总觉得自己走南闯北,经历丰富,骗子骗不到我,不过还是中了招。”老家开封尉氏县,准备到郑州东站乘车去上海的霍先生告诉记者,之前曾在非法网贷平台借钱周转生意,结果损失了不少钱。霍先生说,相信这些宣传资料能帮不少人“避坑”,希望大家都好好看看。

  郑东分局商都路派出所所长郭磊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利用电信网络渠道进行诈骗的犯罪分子很猖獗,诈骗数额较大。这类案件破案难度也很大。而且,很多犯罪分子在境外,即便破了案,损失也难以挽回。选择在岁末开展‘打击诈骗全民行、共筑和谐中国年’宣传活动,是为了提醒返乡群体在诈骗犯罪高发期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郭磊表示,接下来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方面通过举办金融知识讲座等方式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引导群众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等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广大群众了解网络金融诈骗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常见手段,提高辨别能力,鼓励举报线索。

  

  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助理邵航表示,中原消费金融一直把关注社会公益事业、重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本次“打击诈骗全民行,共筑和谐中国年”活动,通过大力宣传非法集资、电信诈骗、违规互联网金融等的危害,切实提高公众金融知识素养。

  

微信图片_20200116114637

  中原消费金融于2016年12月30日揭牌开业,由中原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的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河南省首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经过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3年以来,发放各类消费贷款超过1300万笔,服务客户超过550万人,以实际行动助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附58条防诈骗攻略

  一、仿冒身份

  通过冒充伪装成领导、亲友、机构单位等身份进行诈骗

  1.冒充秘书

  不法分子冒充上级领导秘书等身份打电话给下属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实施诈骗活动。

  2.冒充亲友

  不法分子在与人视频聊天时,截取对方画面,随后再利用木马程序等盗取对方信息,用视频画面冒充本人与亲友聊天,骗取信任后便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实施诈骗。

  3.冒充公司老总

  不法分子打入企业内部通讯群,了解领导及员工之间的信息,再通过伪装微信账号等,冒充领导对员工进行诈骗。

  4.补助救助、助学金

  不法分子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学生、市民、残疾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称可以领取相关补助或救助金,诱导受害人通过

  ATM机或其他途径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5.冒充公检法电话

  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犯罪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以此实施诈骗。

  6.伪造特定身份

  不法分子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等,通过恋爱等方式骗取受害人的信任,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7.医保和社保

  不法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

  8.“猜猜我是谁”

  不法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 "猜猜我是谁” 随后冒充熟人身份,以各种理由向受害人借钱。

  二、购物类

  通过各种虚假信息,客服退款,虚假网点等实施诈骗。

  9.假冒代购

  不法分子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要求继续付款,或索性拉黑不发货,从而实施诈骗。

  10.退款

  不法分子冒充网店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缺货,要给受害人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或扫描指定二维码,从而实施诈骗。

  11.网络购物

  不法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在受害者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12.低价购物

  不法分子通过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骗取钱财。

  13.解除分期付款

  不法分子冒充购物网站工作人员,声称银行系统错误,谎称受害人被办理了分期付款等业务,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操作,利用英文界面

  等实施诈骗。

  14.收藏

  不法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则以各种名义收费,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15.快递签收

  不法分子冒充快递人员联系受害人,称其有快递需签收但看不清信息,以此套取受害人信息。随后送货上门,签收后威胁受害人付款,否则将引来麻烦。

  三、活动类

  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发布各种虚假活动,引诱用户参与进行诈骗。

  16.发布虚假爱心传递

  不法分子虚构寻人、扶贫、准考证丢失等爱心帖子,利用网民的善良和爱心骗取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电话并非真实,甚至会通过电话或网页套取个人信息。

  17.点赞

  不法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的信息,要求参与者提供姓名、电话等信息,不仅如此,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不法分子还会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

  四、利益诱惑类

  通过捏造各种意外不测、让用户惊吓不安的消息实施诈骗。

  18.|冒充知名企业中奖

  不法分子冒充知名企业,印刷大量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一旦有人上当,便会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

  19.娱乐节目中奖

  不法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缴纳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借口实施诈骗。

  20兑换积分

  不法分子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奖品,诱使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一旦点击并填写信息,受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将被套取

  21.扫描二维码

  不法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让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或领取优惠,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22.重金求子

  不法分子以重金求子为诱饵,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缴纳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23.高薪招聘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途径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4.电子邮件中奖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一旦有人上当,不法分子即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

  五、虚构险情类

  通过捏造各种意外不测、让用户惊吓不安的消息实施诈骗。

  25.虚构车祸

  不法分子谎称受害人亲友遭遇车祸,以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让受害人转账。

  26.虚构绑架

  不法分子谎称受害人亲友被绑架,让受害人转账,并威胁不能报警,否则撕票。不法分子通常会选择工作时间给家里打电话,留守在家中的中老年人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上当受骗。

  27.虚构手术

  不法分孑谎称受害人子女或父母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受害人往往因为担心、心急便按照不法分子指示转款。

  28.虚构危难困局求助

  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病重、生活困难等虚假信息,博取广大网民同情,借此接受捐赠。

  29.虚构包裹藏毒品

  不法分子谎称受害人的包裹被查出毒品,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便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30.合成照片勒索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受害人照片,使用电脑合成为不良图片,并附上收款账号邮寄给受害人进行威胁恐吓,勒索钱财。

  31.冒充特定对象

  不法分子群发短信,并谎称自己与对方有特定关系,以怀孕等事由骗取钱财,利用巧合性以及“家丑不外扬”的心态,诱惑受害者转账。

  六、日常生活消费类

  针对日常生活种各种缴费、消费等实施诈骗。

  32.冒充房东短信

  不法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谎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账户,部分租客不加以核实便信以为真,发现受骗时为时已晚。

  33.欠费

  不法分子冒充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受害人有水、电、煤等类型的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部分群众信以为真,转款后才发现被骗。

  34.购物退税

  不法分子以购物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受害人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利用英文界面等实施诈骗。

  35.机票改签

  不法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或改签服务”等理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36.订票

  不法分子制作虚假的订票网页,发布虚假信息,以低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以“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再次汇款,实施诈骗。

  37.ATM机告示

  不法分子在ATM机出卡口做手脚,并粘贴虚假服务热线,使用户使用异常后与其联系,从而套取密码。

  38.刷卡消费

  不法分子以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检法设套,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

  39.引诱汇款

  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如果碰到恰巧需要汇款的受害人则很容易上当,往往不经核实,便轻易相信。

  七、钓鱼、木马病毒类

  通过伪装成银行、电子商务等网站窃取用户账号密码等隐私的骗局。

  40.伪基站: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官方平台向用户发送网银省级、手机积分兑换等虚假信息,并在其中加入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便在其手机上植入木马获取个人信息,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

  41.不法分子以网银升级为由,要求被害人登录事先准备好的钓鱼网站,从而获取被害人的银行账户、网银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八、提供特定服务类

  谎称可以提供各类非法服务,以此实施诈骗活动。

  42.交通处理违章短信

  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等发送假冒违章提醒短信,受害人一旦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即被植入木马病毒,轻则群发短信造成话费损失,重则会被窃取银行卡、电子账户等个人信息,造成巨大损失。

  43.金融交易

  不法分子以证券公司名义,谎称有内幕消息并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一旦有人上当,便引导受害人在他们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的进行操作,以此骗取受害人资金。

  44.办理信用卡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广告,称可以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一旦有人相信,便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

  45.贷款

  不法分子群发信息,称可以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46.复制手机卡

  不法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受害人一旦相信,便会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47.虚构色情服务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散布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受害人一旦与其联系,不法分子便称需先付款才能提供服务,而受害人一旦汇款,他们便会消失。

  48.提供考题

  不法分子会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将钱转入指定账户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49.刷信誉

  不法分子冒充商家发布招聘信息,称帮助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 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之后却再也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这时才发现上当受骗。

  九、其他新型违法类

  50.校讯通短信链接

  不法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诈骗短信,一旦点击链接,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51.结婚电子请柬

  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电子请帖,诱导用户点击下载,以此窃取银行账号、密码、通信录等信息,进而盗刷银行卡,或者给通讯录中的亲友群

  发诈骗短信。

  52.相册木马

  不法分子冒充各种身份,引诱受害人点击电子相册,其中植入的木马病毒便会获取用户网银信息等。

  53.冒充黑社会敲诈

  不法分子自称黑社会,恐吓受害人称有人要对其加以伤害,但又称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54.公共场所山寨WiFi

  不法分子设置免费WiFi引诱用户连接,一旦连上,通过流量数据的传输,黑客就能轻松盗取手机里的照片、电话号码等信息,从而实施进一步诈骗。

  55.捡到附密码的银行卡

  不法分子故意丢弃银行卡,并在其中附上密码,标明“开户行电话” ,诱使捡到卡的人拨打电话“激活” ,并存钱到骗子的账户上。

  56.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

  不法分子先窃取受害人网银账号和密码,通过购买贵金属、活期转定期等操作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骗取用户信

  任,称如需退款需要受害人提供自己收到的验证码,受害人一旦提供给对方,网银里的钱便会被全部转走。

  57.补换手机卡

  不法分子先用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轰炸用户手机,以此掩盖由官方客服发送的补卡业务提醒短信,然后,拿着有受害者信息的临时身份证

  ,去营业厅现场补办手机卡,使机主本人的手机卡失效,以此接收银行短信验证码,从而把银行卡的钱盗走。

  58.换号了请惠存

  不法分子假冒机主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声称换了新号码,获得信任后进行诈骗。

  (客户宣传稿件,图文均由客户提供,仅供参考)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平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tousu#ccepi.cn(请将#换成@)
京ICP备05004402号-7